哪些省份的一级建造师可以直聘“工程师”职务
近几年,建造师在建筑行业中大放异彩,建造师证书市场价值也是水涨船高。二级建造师考试也占据着很高的地位。而有些省份,建造师证书后可直接聘任“工程师”的职务接下来,大家了解一下,哪些省份的建造师可以直聘“工程师”职务。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自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安徽、河南、湖北、重庆、上海、甘肃等省市陆续颁布“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的相关通知。部分省份已经明确建造师的职称对应关系。
湖北省
取得一级建造师资格的人员,可聘任工程师;
取得二级建造师资格的人员,可聘任助理工程师。
2018年6月,湖北省人社厅印发《关于建立部分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的通知》,将原有相对独立的职业资格制度和职称制度打通使用,明确部分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效力直接等同于职称。
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注册消防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造价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验船师、注册计量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测绘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建筑师、建造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等13项准入类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其职业资格直接对应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两者享有同等效力。
一级建造师对应“工程师”职称,二级建造师对应“助理工程师”职称,两者享有同等效力。
在此之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上述13项职业资格,需参加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评审,方可晋升高一级职称。其他省份是如何规定的呢?
安徽省
1. 取得一级建造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建筑师资格的人员,可聘任工程师职务;
取得二级建造师、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二级建筑师资格的人员,可聘任技术员或助理工程师职务。
2.取得上述职业资格或职称考试证书,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
3.符合晋升职称条件的,可持证书直接申报。
黑龙江省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和我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减少重复评价,降低社会用人成本,现就在部分职业领域建立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即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用人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岗位任职条件和程序聘任其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人员可据此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2.对应认定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所列明的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在与职称密切相关的职业领域规范开展,并及时跟进国家目录及相关政策调整实行动态管理。
3.对应认定工作不需事先办理及补发职称证书,专业技术人员在竞聘专业技术职务或申报高一级职称时,可直接出具职业资格证书,与职称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浙江省
2018年4月,浙江省举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提出:
1.打破学历、资历限制:对取得重大“标志性业绩成果”的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
2.坚持把品德放在首位,对外语、计算机和论文不作统一要求。
3.职称证书电子化:浙江是全国唯一实行职称证书电子化的省份,证书可从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直接下载打印。
湖南省
2018年4月,湖南在《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8〕21号)中提到:
1.对具有相应实践经验且有相近专业高级职称的,可直接获评与实践经验对应的专业高级职称;
2.对长期扎根施工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组织单独评审;
3.对做出重要贡献的可破格参评高级职称资格;
4.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工程质量奖、国家级施工工法的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注册执业资格人员参评高级职称资格时,可在评审量化打分时适当加分。
这种调整可以说是一证两用,含金量进一步升级。对建造师来说可以不用单独凭职称,比较方便;对企业来说也降低了相关费用。
建设工程教育网2019年一级建造师新课已开通,网校总结多年成功辅导经验,从学员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一级建造师考试命题规律、重点、难点,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高效备战2019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打造零基础全科通关方案,全新课程套餐,快速提高分数,取证必修课!
浙江省社会工作师可以评职称吗
可以。按照 *** 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社会工作师属于职业资格考试,与职称相衔接,取得职业资格即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因此浙江省社会工作师可以评职称。
为什么开展浙江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过渡
6月28日浙江省职称制度大改革,根据人社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浙江省职称制度大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江省职称制度大改革,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召开全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电视 *** 会议浙江省职称制度大改革,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温州市人力社保局、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市教育局直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我市分会场参加会议,各县(市、区)设分会场。
省人力社保厅宓小峰副厅长在会上指出:本轮改革旨在构建以教师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师德、业绩、能力为导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进一步扩大学校用人自 *** ,形成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这也是我省继高校教师和卫生职称制度改革后的又一项职称工作改革举措。根据改革内容,将在横向上将过去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纵向上改变过去中学和小学各自不同的职务层级,统一设置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其中正高级职务是新设的。改革后,中小学教师学校将对现有人员按现聘职务进行人员过渡。过渡工作不增加教师工作量,不影响教学任务,各地人力社保和教育部门将加强指导监管,确保平稳过渡。
据了解,此次改革还将改变过去“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省里只制定指导标准,提供基本的指标框架。改革要求各地做好“加法”,根据当地的教学实际,针对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不同学段教学特点和要求,“差异化”制定业绩能力量化标准。引导高中和义务教育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职业中学教师参与社会培训,淡化论文和科研,强化对教师运用教学 *** 、取得教学实绩和展现师德师风的考核评价,加大学校考核推荐权重,把真正能“上好课”,“带好学生”的教师评出来。同时,评价条件将坚持向长期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倾斜,符合要求的乡村教师评聘职称时,对课题和论文不作刚性要求,可作为评审的参考依据。
浙江有多少位农民评上高级职称?
浙江省农业厅人事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经报送浙江省委办公厅、省 *** 办公厅,2017年浙江省农业高评委会议评审通过高级职称126人,通过率77.8%。其中,新型职业农民43人,比例达34%。同时,杭州市也有6位新型职业农民获评高级职称。省市两级共有49位新型职业农民获评高级职称。
近几年来,浙江有一大批大学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创业就业,全省农业创客已有1600余人。据浙江省农业厅统计,此前农业高级职称评审主要面向农业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农业高级职称评审并取得证书的极少。总体上缺乏综合性评价,与事业单位人才评价体系不衔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经营主体对人才的吸引、评价和使用,也使得国家人才政策在农业领域实施中缺乏针对性、精准性。
浙江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该省农业厅会同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探索深化农业职称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拓展职称评审范围,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的评审范围,实现评审并轨,证书统一。
目前,浙江省农业职称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省现有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中,已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有16万人。
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学校,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历年来,党中央对我国教育事业高度重视,而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怎样能更好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能安心教书,这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出现,很好地解决浙江省职称制度大改革了这一问题。可如今,老师们对其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如果职称能升高一级,工资就可以加不少。“恨”的是想升一级职称非常难,不是说浙江省职称制度大改革你达到该级职称评审条件就能评上的。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一直是教师们非常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中高级职称指标紧张、评审条件高、教师竞争激烈,教师们对此颇有意见和怨言。近几年来,教育部及各地相继出台浙江省职称制度大改革了一些改进完善的政策,试图缓解这些矛盾。
如山东省规定浙江省职称制度大改革:“在农村学校工作符合评审条件的中小学教师,任教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任教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任教30年以上申报高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其它的几个省(河南、黑龙江、湖北等)也是类似的规定,只不过是年限或其它条件稍有不同。这类改革还是很受到老师们的欢迎。
浙江省曾下发通知,2020年将在省内部分学校试点,对高级教师及以下职称实行自主评聘制。这个大胆改革可以说超乎人们意料,是浙江省率先进行创新性探索,这一做法勇开国内先河,这种勇气、态度值得点赞!这是一个震撼教育界的重磅消息,也是一个让教师们惊喜的大“礼包”。
看一下这个惊喜的大“礼包”。原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掌握在上级教育管理部门中,像农村评一级职称需要经过学校、镇中心学校、区(县)教育局,最后到市级人事教育管理部门。这样层层筛选,程序复杂,环节又多,中间难免出现各种问题。而浙江省采取将职称评审权力直接下放到学校,减少中间程序环节,赋予学校更大的自 *** 。
权力既然下放到学校,那么学校怎样评审老师呢浙江省职称制度大改革?与之前的评审条件是不是一样的呢?这些是大家关注的问题。由于是首次进行类似的改革,具体怎样做得公平公正还需要摸索,但大体上还是有些要求的。试点学校在职称评审时注重课堂教学成绩,把课堂教学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增加班主任等育人工作的评价权重,不再将论文和课题作为限制性条件。加强对教师考核结果的运用和教育教学过程的精细化评价,避免采用对参评教师一次性听课打分或录像课外送评价等做法,切实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可以说,浙江省的职称改革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当地的某位老师说:职称评审下放到学校,对老师是一种解放,老师可以从经历中做好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也不用挖空心意去搞论文和课题了。自主评聘,学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评审方案,既有利于学校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解放,可以说是双赢的事情。
浙江如何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
杭州4月9日消息,职称是人才评价浙江省职称制度大改革的重要手段,
职称制度的“指挥棒”是否科学,关系到人才队伍的质量和发展方向。从浙江省人力社保厅浙江省职称制度大改革了解到,浙江将把原有未设置正高的11个职称系列设置到正高级,从而打破人才成长的天花板。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宋云峰表示,优化职称专业设置将成为浙江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据了解,除了将目前尚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职称系列统一设置到正高级外,浙江还将新增人工智能等新职称系列,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有系列全部设置成正高级职称,将进一步健全各职称系列层级,有利于对人才资源的整体盘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杜红认为,更专业化的职称设置体系,也将对浙江培育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起到先决作用。
在浙江省人力社保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程爽看来,职称制度本身应该是对人才工作的激励。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