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非升即走是怎么规定的

一般是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评到高级职称,如果评不到就必须离职。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浙江省]浙江大学评不上职称,浙江工商大学职称评审

高校讲师做了20年也评不上副高职称,该怎么办

 也不要着急,副高相较而言评选难多了,不少人退休前能评到副高就不错了

 先去想办法发发论文吧,有机会去参加项目,还有就是要和领导搞好关系,没办法教师就指望职称这东西。

 另外如果是高职高专的,要想办法搞成"双师"。

发表论文选择九品论文网,带你体验服务!所推荐刊物100%为正刊,绝不推荐非法刊物、特刊、增刊、带后缀的副刊。开启绿色快速 通道(部分期刊可加急),1-3天快速审稿,1-3月快速见刊!

一些评不上高级职称的老师,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还是因为指标限制?

提到职称,就是教师心头的痛。 有很多老师知道自己评不上高级职称,所以对职称也不抱希望,每天都是 凭自己良心在教书 ,学校领导拿他们也没办法。那些评不上高级职称的老师,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还是因为指标限制呢?

我认为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可能与以下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教育教学业绩不理想。

有的老师思想陈旧,教育教学观念落后,知识结构单一,教育教学 *** 不当,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在的职称评定,教育教学业绩所占的分值比例很大,有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业绩上吃了大亏,而现在评高级职称是根据近五年的年度考核业绩来评比,如果其中一年的年度考核分较低,就会影响高级职称的评定,更不要说教育教学业绩平平的老师,要想评高级职称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目前的一个现象是,老师对高级自身也感到失望,也没有把心思放在评职称上。

二、没有准备评职称的相关材料。

我了解到,有的老师根本没有评高级职称的想法,总认为自己没有机会,于是也没有去准备高级职称所需要的评审材料。有的老师差的材料还较多,有些证明材料并不是等到名额下来后就能够立即准备好的。比如 课题研究、优秀证书、公开课获奖情况、论文等 。如果没有提前准备,就是有名额也只能放弃。我们学校,在有一年的高级职称评定过程中,那年有五个名额,年度考核分排在第三的一位老师由于 差课题研究证明 ,想临时抱佛脚也是不可能的事,这位老师与高级职称擦肩而过,非常遗憾的看着别人评职称。正是印证了那句话, 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三、受指标限制也是一个因素。

目前,学校高级职称指标数是根据学校全体教师的总数的百分比进行确定。一般由市区人事局对教师职称进行核编,原则上实行差额替补法。以初级中学为例,初级职称占28%,中级职称占50%,高级职称占20%,正高级职称占2%,从这个比例结构来看,高级职称的指标可以稍微放大,同时减少中级或初级职称的比例。也可以让某些教师以特殊的方式评高级职称,而不占学校指标。中西部地区,有的乡村教师在评高级职称时,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可以说是到年限就评,不受职称指标和条件的限制。如宁夏教育厅针对农村学校评职称的政策就是这样的。

结束语

评高级职称的目的是让有能力的教师继续发光发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而不是评上高级职称后就坐享其成、偷奸耍滑,而有的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就想离开教育教学岗位,去从事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工作,这样的高级职称已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题主在提这个高级职称评选问题的时候,你用两个选项入题,实际上很容易让答题者陷入逻辑陷井,这可不是单选题,也不是多选题,还有更多因素在影响着高级职称评选呢。只是有些时候,大家都只可意会,也能私下言传罢了。

高级职称名额有限,这是铁的事实,有了名额限制,必然会有一部分老师无法评选上。

很多人可能只看到高级职称很难评的表象,但是要问到底有没有比例?是否有数量限制?答题是肯定的,下面请看《关于做好2018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就2018年度全国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项作出安排部署,并公布2018年度各省(区、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指标数,共计3604个。从这个数量来看,分配到各省会有多少呢?

如此说来,如果从各省分配到各市县镇,恐怕就真是寥寥无几了,物以稀为贵,难怪评选正高级职称非常难。

高级职称评选在关系因素上,明显会成为很大的制约因素,因为关系问题永远存在于潜规则之中。

中国是人际关系 社会 ,这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事实。尽管人社和教育部三令五申强调必须要在评选正高级职称时,要采取公开透明原则。但是即便都放在面上操作,谁来最终决定哪一位老师能评选上?肯定不会是广大教师自己去投票表决,而是有专门的评选机构。再者说从下往上层层选拔推荐时,便已经开始有关系在私下运用和涌动了。由此,对于那些本来有能力的教师,恐怕也会败在这不懂关系的漩涡之中,最后一年又一年在那漩涡中起起伏伏,但就是不了岸。

如今评选高级职称的条件虽然都放在明面上,但是大家都靠诚实本份去满足这些评选条件的吗?有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有些东西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有一位在基层多年的老教师诉苦道:“俺就是因为没有所谓的岗位,评上了10年都没有聘上,反而人家后面有很多见风使舵的人都各自找到其他有岗学校聘上,这是一般的老师有的资源吗?我能知道哪个学校有高级职称空岗吗?”

还有一位老师说道:“我们这评上的大多喜欢钻营爱占便宜分毫不让的人,真的讲大局干活的基本没有”

从这些诉苦的话中,我们不能说是在发牢骚,而是讲的实情。因为正高级职称成了稀缺资源,再加上各种复杂的因素,倒是让那些每天勤勤恳恳工作在基层的教师吃了亏。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掌握走关系的技巧去打通评选高级职称的关卡。

不可否认,确实有很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具备评选正高级职称的能力。同理,拿到正高级职称的人中也有能力不高的。

职称评选在设计时,采用的是金字塔原理,越往上比例越小。其实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让能力突出者优先,如果你是一个能理性看待能力的老师,远且不说,仅环顾你的周围,你就能看到有很多能力平平的人竟然拿到了高级职称,同时也有很多能力确实不济的人根本就不具备评选正高职称的能力。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是能力平平,有的人就通过各种操作拿到了高级职称,而有的人拿不到,你说这不能引起矛盾与纷争吗?我们都知道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凡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在竞争中必然会使出浑身解数,这才使有些人靠的不是学术能力,不是专业能力,而是社交能力。而这已经远远背离了高级职称评选的设计初衷了。

“三味"于2017年首次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即获成功,我的“获奖感言"是:

“ 不是我比别人更优秀,而是我比别人更幸运! ”

当年同我一起申报高级职称的同校同事,有几位被刷了下来!接着,2018年他们又继续申报,还是被刷下了。这个炎热的暑假,2019年职称评审工作头热进行中,申报职称的老师数量史无前例地猛增。可是,我意外地发现,我当年的那几位同伴中的一位,今年却放弃了申报……

我问她原因,她说: 也许实力真的不够吧 。

说实话,她教学能力不差,算得上学校一名骨干和优秀老师。我曾看过她的申报材料,教学成绩奖很多,但唯一不足是缺乏省市级奖项。“三味"分管过10多年的学校教务工作,深知:

在我们乡村学校,要获取一个省市级荣誉真的很难!其难,不是因为老师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争取一个获取省市奖项的机会太难 !

比如:每年省市级组织各类教学活动比赛的次数本来就很少,分给各县的参赛名额就少之又少(通常全县才1、2个),到我们乡村学校,基本上连通知都见不到了。

一年一度一次职称评审机会,谁都想把握,想试试,想评上。从全县范围看,每年有人如愿以尝,也有人落个“石沉大海”。对这个评审结局最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 评上的是有能力者,没评上是能力不足者 。

之前,在职称评审上有个重大制约因素,即 指标有限 。近些年,不可否认,在指标上有所放宽。特别是对于我们乡村教师而言,只要达到一定年限的乡村教师教龄(如我们广西,以前规定达20年,2019年已放宽到中级5年,高级10年), 可不受岗位指标限制,可直接评聘 。

那么,如此优待条件下,依然评不上职称的乡村教师,是否真的就是“能力不足"的原因呢?

“ 三味”认为并不完全是“能力不足"的原因,“不受指标限制”,只要仍受“评审条件”限制,实质上与“受指标限制”没多大区别 。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申报及聘任不限指标,愿申报的可自由申报,申报通过的,也可“即评即聘”,但如果你条件不够不达标,即使申报了也不给予通过。

这样问题就来了:一个笼统含糊的“够条件",究竟是什么具体条件并不明确,真正不够资格不够业绩条件的没评上,还想得通;可有些条件不错甚至很好的老师,也没评上(如上文所提到的那位女老师), 这与限制指标没本质区别 。

比如:2018年某校近几位以乡村教师名义申报高级职称的老师,无一人获通过,这与以前限制指称的情况,又有何区别呢?

“三味”意见:

对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来说,若要真正体现“不受岗位指标限制”这项优待,就必须对“评审条件"有一个更具体更透明的规定。老师在工作上更有奋斗的目标性,即使评不上也毫无怨言,自认自己能力确实不够 。

网友们认为如何?

我的切身体会,主要因素是指标限制,比如我们学校140多名教师,按人事部门的要求:高级、中级、初级教师的比例为20%,45%,35%。高级教师人数不超过30人,每年分配给学校的高级教师晋级指标也就是1-3个,而每年基本条件够评高级的教师多达20-30人,10:1的比例竞争何其激烈,如果没有指标限制,大多数中级教师的条件都够晋升的条件。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不在乎,不关心,看不到希望心灰意冷的老师。

我们这里参评高级教师所需要的的硬件:教师资格证,毕业证,普通话等级证书(男55以上女50以上不做要求,小学各科和中学语文要求二级甲等),继续教育学时,年度考核两个优秀(任一级教师以来),市级表彰一次(可抵一次优秀),市级及以上有效课堂展评获奖一次,有sci标志的教学论文一篇。这些硬件中没有多少难以达到的,一般比较开明的学校领导在教师有条件参评的时候,多数指标都会开绿灯。题主所谓的能力,无非就是这些硬件,这些硬件都不难达到。

但是高级教师在学校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0%,超过了就不会再给学校分配名额,而是采取替补的方式:也就是退休或调走一个,就增补一个,这样如果一个500教师的学校,高级名额就50人,50人中如果现有的高级教师已经占了45人,那么就只剩下了5个名额,虽然剩了5个名额,但是教育局和人社局并不会给你分配5个,充其量分3个名额,而实际上满足硬件条件的起码不下50人,所以每年竞争都非常激烈。往往会为了争名额而

斯文扫地。

由此可见,评不上高级教师,能力不是主要原因,指标限制才是主因。

这样给你说吧,一个学校能够满足评高级教师所需的条件,应该能够达到30%左右,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多学校不到10%的人员评高级职称,这是什么原因?肯定主要原因是名额限制,不是他们条件不够、也不是不够优秀。

而这少量的名额要满足各类城市人员的需求,特别是有些人员的优先,这个你懂得。

我曾经听一个同学讲过他们单位上的事情。按道理他们那年也应该有很多老师能够满足评审高级教师的条件,但是那一年他们的领导层最终决定那一年的一个名额暂时不用。我同学可能和我一样,在单位上很多事情想的比较简单,不明白什么原因,有名额为什么不用呢?后来我问一下其他老师,他们告诉我,这个名额是有数量限制的,如果这一个名额用了,以后其他老师或者某个人要评高级教师的话,必须有高级教师调走或者有高级教师退休等等才会有新的名额,如果这个学校某一年放弃使用某一个名额,那说明他绝对是把这个名额留给某一个人的,只是目前那个人的条件可能不适合,正在准备当中………或者可以说这个名额实际上是被某人预定了。

这里面的东西太复杂,有些方面确实搞不懂,但是我的理解,职称是什么,职称就是对老师的一种认可,如果老师符合当年所评选职称所需要的资料条件都能满足,为什么不能评呢?即使全校都是高级教师,有何不可能呢?你觉得呢?

曾经,很多人晋升为中小学一级后就不想再努力了,因为高级职称指标少,难度大。平时晋级条件的积累也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哪个荣誉证的获得总要费些“周折”的。经过努力,条件攒够了,还需要和同单位、同区的人对比,各类证件的总积分排不到前面,也别想占指标。

不过,近几年高级职称指标多了,很多人又发现自己条件不够,又看到了曙光,重新开始创造条件了。我相信再过几年,符合条件的人多了,竞争又开始激烈了。

仅以高校而言,老师之所以评不上高级职称,大致是几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之一方面:指标限制。比如仅以我们学校而言,副高以上职称名额每年学院名额仅有2名。对于一些部属院校,现在副高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学校,这使得副高名额的限制有所放松,一些高等院校,只要够了副高评聘条件,就可以上职称。正高名额则不然,要有平衡取舍。职称名额除了要受到校指标限制,还要受学科实力限制。比如小学院和大学院,重点学科和非重点学科之间也有指标分配差额。

第二方面:自身能力问题。评副高以上职称,学校都会规定评聘门槛,从论文,到项目,再到教学等,都有条件门槛,满足不了这些基本条件,职称的门槛是迈不过去的。依我的观察,仅以高校为例,绝大部分高校在基本条件门槛上,其实规定的并不高。因此,绝大多数老师都能满足基本条件,这就导致评职称的时候,满足基本条件远远不够,还要横向比较,要比其他高聘申请者“硬核”很多才能顺利晋升。如果跟其他申请者实力旗鼓相当,那人际关系 社会 资源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就会凸现出来,这即所谓的“灰色地带”。

第三方面:职称评审的灰色地带现在多不多?我个人的观点是:仅以高校为例,灰色地带有一些,但不是主导。现在很多学校职称聘评都得公示,连带公示所有的评聘材料,这意味着,职称晋升结果必须要足够经得起检验。另外,在高校,职称评聘的灰色地带远不是给评审老师送钱送物这么简单,而更多是其他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年龄因素(打苦情牌,年龄大了一直评不上),排队现象(评聘多次,先报的人比后报的人有优势),学科地位等。

因此,在高校,评聘职称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往往并非一种因素主导。

以上,供参考。

我是老师很了解教师高级职称问题。

1.只有初级职称没有指标限制。

根据教师本人学历,工作一定年数之后,申报初级职称,没有指标限制。

2.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都有指标限制。

教师职称制度实行好多年了,我们这边真正落实是2011年开始,职级细化,由于是最初开始,人社局根据学校教师总数,指标按比例分下来。

这些评上中级职称高级职称都教师,如果不退休或不出意外,学校就没有指标。 也就是说学习高级教师职称和中级教师职称是固定的,有空缺就补充。

3.高级教师职称指标有限,竞争激烈。

像我们一个5万人口的乡镇,去年中学有一个高级教师的指标,而2020年中小学一个指标都没有。

所以有了一个高级职称指标,现在操作比较透明化了(以前不是),学校会根据评审方案一项项给老师打分,即使十个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来那个学校工作,由于只有一个指标,也只有一个人评上高级职称。

当然一般是优秀者更先晋升,哪些差不多,或者事业心和教学能力很强的教师,只是论文或者公开课弱一点往往没有机会,是不是寒了他们的心呢!

4.评上高级职称不一定工资挂钩。

我校有一个教师高级职称评了四年没有工作挂钩。

工资挂钩也需要以前高级教师退休,学校有了空余指标才给你挂钩。2018年增加了一些指标,很多老师职称才与工资挂钩。

写在最后。

评上高级教师意味着工资多几百元钱,也有荣誉了,人人都想成为高级教师,可指标少怎么办?

要么是废除职称制度,或者弱化职称工资;要么是增加高级职称指标,让符合条件的教师晋级,这样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实际上,我国职称评定是一笔糊涂账。你的职称是什么,如果说它是一个人的能力,业务水平,贡献,业绩的反映。那么职称就不应该有什么指标限制。谁的能力水平达到要求,谁的业绩,贡献,工作满足所规定的量。就应该给予相应的职称。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职称只是设立的岗位,那当然,就有名额啦。对一定规模的学校,就有相应的一定量的岗位。对于竞聘上岗,就是矬子里拔大个。好坏都得有一个人去这个岗位上工作。现在,有人,包括主管部门,能说得清楚,什么是职称,它是如何评定出来的,为什么又有一定的名额指标限制吗?没有人能说的清的,所以它就是一笔糊度帐。

职称评审不通过,有几方面原因?

我们都知道职称评定是有名额限制的,并非所有申报人员都能审核通过。那职称评审评定的标准是什么?未通过的原因有哪些?

1、职称评审标准

职称评审单位对所有评职人员在道德、人品,以及学历、工作年限、平时的业绩、学术成果等方面都有考核。然后,在众多申报作者中综合这些方面的考核择优录用。所以说,大家要想通过职称评审,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准备更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2、职称未审核通过原因大揭秘

在当下人才辈出的社会,专业水平过硬者大有人在。没有通过职称评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学历不够。评职单位对评职人员在学历上虽然有要求,但是学术有高有低。虽然,学历高和学历低在达到一定工作年限都可以申报职称。但是,在除学历外,各项条件都一致时,评职单位依旧会看重高学历人才。

业绩不达标。业绩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拉开晋升人员之间的距离一点。

学术成果没有准备到位或没有其他评职人员的价值高。评职文件对评职人员准备哪些学术成果是有明确要求的,若是准备不到位可以说是百分之百评不上职称的。若是准备到位了还是评不上,那么可能是因为准备的学术成果不如他人的学术成果价值高。

3、总之,你要知道评职文件中所要求的学术成果是最基本的要求,很多评职人员为了提升评职竞争力都会多准备一些高质量学术成果。因此,只按照评职文件中所准备的学术成果竞争力就比较小,评职通过的机率就不是很大。

职称评审不能通过的原因?

职称评审不过六大基本原因:

1.学历年限问题

根据职称评审条件我们可以推断出自己的学历年限是否满住条件!不同的职称层次对年限的要求也不一样!

(1)助理职称年限条件审核:

本科学历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以上;

大专学历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以上;

中专学历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以上。

(2)中级职称年限条件审核:

本科学历需要从事相同或相关专业满5年,工程类相关专业必须有助工满4年以上;

大专学历从事相同或相关专业满7年,工程类相关专业必须有助工满4年以上;

中专学历从事相同或相关专业满10年,工程类相关专业必须有助工满4年以上;

硕士学历可越过助理工程师评审,直接进行中级职称评审或者职称考核认定。

2.社保年限问题

官方的社保查询 *** 要求:网上申报当月往前推算一整年,社保都是在安徽缴纳,并申报期间社保是在缴状态,另外申报单位要和社保单位相一致。

a.如果一整年都是河南社保,但是在不同公司,这种情况下需要提供社保清单。

b.人力资源公司代缴的情况:若是派遣,需人力资源公司提供派遣单位资质证明复印件及派遣协议;若不是派遣,只是实际工作单位委托第三方代缴社保需要提供代缴协议复印件。

3.论文不符合要求

a.所发表的文章不能在主流数据库检索到或者期刊不能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检索到;

b.所发表的论文不是自己独著或者自己不是之一作者;

c.所发表论文题目和内容与申报专业不一致。

4.业绩问题

a.年限要求不符合;

b.数量要求不符合;

c.提供的业绩与申报专业不符;

d.提供的业绩质量差;

e.提供的项目业绩材料不全。

5.盖章问题

a.之一分册和三表的盖章要求很严格,可能漏盖或盖错章;

b.更好盖章直接为单位公章,不要盖项目章或单位人事章;

c.三表中盖章有严格的位置限制,不可盖错位置。

6.表格填写问题

a.表格每一项填写会有备注,格式错误也是无效的;

b.几份表格的内容对应必须一致。

除了这些问题之外,其他问题的可能性很小,如有疑问,可在评论区直接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