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农民获“农民职称”,这个职称有什么用呢?跟农户有何区别?
会有一定的奖补,还可以优先享受新技术的培训,农户被评上职称之后,所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被优先推荐为市级以上的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或者是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普通的农户一般都会只有 *** 的补贴,这些奖补还有技术培训的额优先权是没有的,所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无法优先被推荐为市级以上的示范合作社等。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农民的职称一般有初级和中级,申报的范围很多,比如种植养殖、农产品的加工还有农村电商等等,对申报人员的学历还有论文没有什么要求,主要是看农民的经营能力。农民想要得到初级职称的话,需要从事相关农业技术工作达到三年医上,中级的话,则是需要达到六年才行。对农民的话就没有这些要求了,毕竟农民只要自己想做的话都是可以的,只不过也只是农民,无法享受农民职称带来的补贴和政策。
如果自己是农民的话,是有资格申请的,主要还是看自己的个人技术能力。这两位农民获得了农民职称,对于农民的未来发展来说是很有用的,同时也能够带动农民的积极性,能够让农民知道自己手中的技术也是有用的,也是可以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
有了农民职称之后,对农民来说这是一种认可,同时也会让农民对自己更加有信心,还能够提高职业农民的社会认可度,可以吸引在外务工的人返回自己的家乡当农民,可以吸引人才回乡,对当地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按照以前的思想,人们都认为农民没有什么出息,赚不了什么钱。可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也有属于自己的职称,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还能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收益。
浙江有多少位农民评上高级职称?
浙江省农业厅人事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浙江省农业农民职称,经报送浙江省委办公厅、省 *** 办公厅浙江省农业农民职称,2017年浙江省农业高评委会议评审通过高级职称126人,通过率77.8%。其中,新型职业农民43人,比例达34%。同时,杭州市也有6位新型职业农民获评高级职称。省市两级共有49位新型职业农民获评高级职称。
近几年来,浙江有一大批大学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创业就业,全省农业创客已有1600余人。据浙江省农业厅统计,此前农业高级职称评审主要面向农业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农业高级职称评审并取得证书的极少。总体上缺乏综合性评价,与事业单位人才评价体系不衔接,一定程度上影响浙江省农业农民职称了新型经营主体对人才的吸引、评价和使用,也使得国家人才政策在农业领域实施中缺乏针对性、精准性。
浙江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该省农业厅会同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探索深化农业职称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拓展职称评审范围,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的评审范围,实现评审并轨,证书统一。
目前,浙江省农业职称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省现有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中,已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有16万人。
农业类职称有哪些
一、农业类职称有以下方面:
1、技术员;
2、助理农艺师(助理畜牧、兽医师) ;
3、农艺师(畜牧、兽医师) 。
二、农业类职称申报的基本条件:
1、技术员
(1) 初中、高中(非本专业中专)毕业后从事农业技术、畜牧兽医技术工作分别满3年、2年;本专业中专毕业后即从事上述工作;
(2)具有本专业的基本技术知识。
2、助理农艺师(助理畜牧、兽医师)
(1)初中、高中(非本专业中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分别满8年、6年,取得技术员职称分别满4年、2年;本专业中专、非本专业大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年。本专业大专、本科毕业后即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2)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知识;
(3)具有一定的业务技术工作能力。
3、农艺师(畜牧、兽医师)
(1)初中、高中(非本专业中专)、本专业中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分别满18年、12年、8年,取得助理农艺师(助理畜牧、兽医师)满4年;本专业大专、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分别满4年、2年,取得助理农艺师(助理畜牧、助理兽医师)满2年;非本专业大专、本科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分别满6年、4年,取得助理农艺师(助理畜牧、兽医师)分别满4年、3年;职后取得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4年、3年,累计专业工作年限分别达到上述要求;
(2)业务理论知识比较全面、扎实,能撰写出有一定水平的专业论文;
(3)能正确运用业务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能总结工作经验,能研究分析技术问题,能处理技术难题,能承担技术咨询;
(4)工作业绩比较突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