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珠影厂7朵金花,再回首容颜不再,她们的生活现状如何了?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影视圈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在那一时期,涌现出了北影厂、上影厂等众多知名的优秀电影制片厂。
它们作为出品影视作品的龙头企业,不仅为大众产出了一系列优秀经典作品,还培养和发掘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女演员。
除了这些影视 *** 大厂,在我国南方还有一个小厂也绽放出了很多娇艳的“花朵”,那就是珠江电影制片厂。
虽然它没有北影厂、上影厂有名气,但它也出品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和优秀演员。
在当年,珠影厂盛开出了一大片“金花”,她们凭借优秀的演技和姣好的容貌,收获了大批观众的喜爱。
如今已经过去几十年,“金花”也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鲜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珠影厂几朵金花的现状吧。
1960年,普超英出生在湖北武汉,她从小酷爱文艺,在家人的支持下从小学习舞蹈表演。
1972年,12岁的普超英考入了武 *** 民艺术剧院学习舞蹈,一学就是5年。
她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被电视剧《美丽姑娘》剧组选中,1980年电视剧上映,这部影视作品也成了普超英的荧幕首秀。
她的演技被当时珠影厂很多导演看中,于是在1981年,她被调到珠影厂,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演员。
普超英在电影《毕升》中饰演女主角阿香,她凭借扎实的演技,把人物质朴、真实的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
也就是这部影片,不仅让普超英的演技得到了认可,她也因此收获自己的爱情和家庭。
当时拍戏的时候,普超英优秀的演技和踏实工作的态度,让珠影厂著名导演于得水印象很深刻。
于是在于得水的前线搭桥下,他把普超英介绍给了自己的儿子。
经过长时间的交往,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不久之后两人就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收获家庭幸福的普超英,没有放下自己事业的脚步,从1988年开始,她又相继出演了《乱世三美人》《出嫁女》等等优秀作品。
1993年,普超英凭借电视剧《情满珠江》,在事业上向前迈了一大步,她获得了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配角的殊荣。
她也一度被称为“南国影坛一枝花”。
此后她更是优秀作品不断,金鸡奖、金凤凰奖等等大奖也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直到如今,62岁的普超英依旧活跃在荧幕之上,虽然现在身体已经发福,没有了当年的清纯靓丽。
她和丈夫的感情也从来没有任何绯闻,不论她再怎么红火,家庭在她心中的地位永远是最重要的。
相信普超英会一直将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进行下去,直到演不动的那天为止。
1961年,梁玉瑾出生在安徽,从小就喜欢文艺表演的她,在17岁考入了滁州歌舞团,成为了歌舞演员。
她跟随剧团参加了《摸花轿》《祝枝山嫁女》等歌舞剧,后来她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
经过大学的专业学习,梁玉瑾的表演功底得到了达达的提升,在大学先后出演了多部影视作品。
1983年,她大学毕业之后,被正式调到了珠江电影厂,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影视演员。
梁玉瑾来到珠影厂后,她的表演功底彻底被激发,很快就成为了红极一时的女明星。
1987年,她和张艺谋出演了电影《老井》,梁玉瑾凭借优秀的演技,把一个农村姑娘的自然朴实的善良,表现淋漓尽致。
电影《老井》在国际大奖上收获颇丰,这样让更多观众认识了梁玉瑾,她的事业也迎来了一个 *** 。
第二年,梁玉瑾在电影《寡妇村》中饰演“多妹”,她把人物特点表现得很好,抓住了当时很多影迷的心。
电影《寡妇村》也获得了电影百花奖的更佳故事片奖。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梁玉瑾遇上了自己的之一任丈夫, 当时她的丈夫是一位香港的富豪,他早已喜欢梁玉瑾很久了。
于是在他的追求下,梁玉瑾和他结婚了,并且她放弃了自己正红火的演艺事业,跟随丈夫定居香港。
后来梁玉瑾的丈夫因病去世,她为了生活又不得不重返演艺圈。
梁玉瑾重返演艺圈时已经40岁了,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表演事业,凭借影片《情幻远山》又一次敲开了影视圈的大门。
此后她多次饰演“寡妇”的形象,很多人担心梁玉瑾现实生活丧夫,还要在电影中演寡妇,都担心她走不出悲痛。
但她不以为然,后来梁玉瑾在朋友的介绍下,结识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
她的第二任丈夫是一位外交官,他一身正气,一直深爱着梁玉瑾,两人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2008年,梁玉瑾出演了电影《见龙卸甲》,自此影视圈就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了。
她和丈夫也定居在法国生活,如今梁玉瑾已经61岁了,虽然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她当年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
左翎1963年出生在广东,她作为军人家庭的子弟,从小的生活环境还算可以。
童年时期的她,最喜欢的就是在漏天影院看电影,即便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新电影,只是老电影重复播放,她看得也是非常入迷。
左翎在这样的环境中,对电影中人物的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左翎的父亲被调到潇湘电影 *** 厂工作,这让左翎更近距离地接触到了电影工作,演员的种子也就在她心中埋下了。
1980年,左翎在电影厂中实习,被《智截玉香笼》剧组看中,导演给她安排了一个小角色。
此后, 左翎就成了很多影视作品中的客串角色,也为她日后的演员生涯积攒下了实践经验。
1986年,左翎参演了她人生之一部电视剧《一双绣花鞋》,她凭借优秀的演技,被调到了珠江电影 *** 厂。
自此,左翎在影视界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从1988年开始,左翎不断出演多部影视作品,像《死神与少女》《花街皇后》等等优秀作品,都可以看见她的身影。
左翎的事业上如日中天 ,在感情方面也有所斩获。
她和珠影厂的演员王建成走到了一起,她被王建成身上的真诚和爱慕所打动,两人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不久,两人还生下了一个女儿,生活不可谓是不幸福。
1994年,左翎的事业迎来了高峰,她凭借电视剧《情满珠江》,斩获了飞天奖的优秀女主角奖, 当时她还被称为女演员中的“之一青衣”。
令人意外的是,左翎的事业发展得很好,但丈夫却一直不温不火,两人在生活中矛盾不断增加,最终两人的婚姻走向了尽头。
离婚后的左翎独自抚养女儿,有一段时间她很少拍戏,而是一直陪在女儿身边。
直到后来遇到了第二丈夫,他是一位商人,两人经朋友介绍相识,相恋大半年的时间,在1998年,两人登记结婚。
从2000年开始,左翎又开启了自己的演艺事业,但她不再像以前一样,而是更加注重对家庭的关心了。
她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明白了不能只顾事业的发展,也要把家庭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如今的左翎已经59岁了,她也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了,反而回归到了家庭,过上了安静幸福的生活!
04张小磊
张小磊这个名字一听,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个男的,可恰恰相反,张小磊可是名副其实的大美女。
1957年,张小磊出生在浙江宁波,从小学艺的她,大学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进行了专业的表演学习。
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珠江电影 *** 厂,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演艺之路。
1980年,刚到珠影厂的张小磊就被导演傅敬恭看中,她出演了电影《燕归来》,成为了她进入影视圈的敲门砖。
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张小磊的演艺事业发展迅速,1984年她出演了影片《西子姑娘》。
张小磊凭借精湛的演技,把剧中人物的细节表现得非常完美 ,获得了当时观众的一致好评,这部影片还获得了电影学会奖。
1985年,张小磊凭借电影《相思女子客店》,她被中国电影金鸡奖更佳女主角提名,还获得了广东电影节“立功奖”。
但令人意外的是,张小磊在她事业发展的最红火的时候,退出了影视圈。
张小磊在此后的十多年里,下海经商,从一个女明星摇身一变成了女商人,直到1997年,她才再次回到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当中。
张小磊复出之后的之一部影片,是由林黎胜指导的《阿里山的姑娘》。
虽然她阔别影坛多年,但张小磊一举拿下了全国骏马奖的更佳女演员奖,她迎来了事业的又一春。
2001年,她又凭借电视剧《儿科医生》, 获得了飞天奖的更佳女演员奖,她的表演功底又一次被世人认可。
从那之后,张小磊在影视圈又一次站稳了脚跟,各种影视作品都邀请她出演。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磊逐渐在影视作品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一种“做作婆婆”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如今,张小磊已经是一位65岁的老演员了,虽然脸上少了当年的稚嫩,但多了几分成熟的气质。
现在的她依旧活跃在荧幕上,给大家奉献着一部又一部的优秀作品。
虽然她对于自己的家庭和婚姻提及的很少,但相信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演员,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幸福美满的!
于莉作为珠影厂五朵金花之一,她的演艺发展之路,就没有其他几位顺利了。
1963年,于莉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自幼喜欢唱歌跳舞的她,年仅12岁就考入了湖南省歌舞团。
于莉在歌舞团的六年当中,练功永远是最刻苦的,她本想将来成为一个舞蹈家,可以一次意外,让她结束了自己的舞蹈生涯。
在她17岁那年,于莉在台上打灯时,不慎从高台摔下,把她的手骨摔裂了,她也就此停止了舞蹈学习。
而后于莉在朋友的邀请下,开始接触影视拍摄行业,她凭借和陈佩斯父子搭档出演影片《父与子》,有了一些小名气。
1985年,于莉被调入珠影厂,开启了她的演艺生涯。
她来到珠影厂之后,参演了很多优秀影视作品,比如《冰上火情》《人间烟火》等等都可以看见于莉的身影。
1989年,于莉凭借电影《寡妇村》, 被提名中国电影百花奖的更佳配角,她的事业也因此获得大火。
但于莉并不满足,她向当时影视圈发展正处于黄金阶段的香港发起了挑战,选择只身离开大陆发展。
于莉刚到香港的几年发展并不顺利,但她没有放弃,经过自己几年间的打拼,逐渐在香港站稳了脚跟。
1998年,她和香港演员马景涛走到了一起。
但彼时的马景涛口碑并不好,他有过很多不堪的感情,遇到于莉之前,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还带着一个女儿。
众人都劝于莉远离他,可于莉早已坠入了爱河。
但两人的恋爱仅仅持续了两年,于莉终究还是忍受不了马景涛一身的“臭毛病”,选择了分手。
马景涛在两人分手后,还采用一些极端的 *** ,想让于莉回心转意,但于莉拿得起放得下,还是选择了离开。
1999年,于莉凭借影片《绝代双骄》,在香港影视圈有了一些名气,但后来十几年的时间里,香港影视圈走起了下坡路。
此后的十几年里于莉的事业一直不温不火,虽然在2014年,她参与了电影《微时代》的拍摄,但终究没能激起太大的浪花。
自从跟马景涛分手后,于莉也在一直寻找着自己的另一半,奈何20多年来,一直都没寻找到她的真命天子。
如今于莉已经59岁了,不仅一直是孤身一人不说,恐怕现在也没有多少人认识她了吧。
当年她选择离开大陆,进军香港影视圈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不禁令人唏嘘感慨。
王雁1957年出生,她作为一个壮族人,从小就能歌善舞,所以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表演和舞台充满了向往。
虽然王雁小时候家境不好,但她肯吃苦,在高中毕业后,她去工厂打了很长时间的工,直到1980年,她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当时,西安电影制片厂正在招人,王雁本来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去的,结果很幸运的被选上了,后来她又被调到了珠影厂。
影片《亲缘》是王雁登上荧幕的首秀,但当时她只是一个小配角。
1981年,王雁凭借颜值和优秀的演技,成为了影片《山道弯弯》的女主角,她把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展现得很鲜明,收获了一众好评。
接下来的几年中,王雁不断出演多部优秀的影视作品。
1983年,王雁凭主演的电影《路》,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青年导演特别奖,这让她也成为了八十年代一颗耀眼的明珠。
此后她参演的戏越来越多,比如《童年的朋友》《爬满青藤的木屋》《十九年华》等等经典作品,都可以看见她的身影。
可令人意外的是,在她事业最红火的时候,在影视圈却看不见王雁的身影了。
当时,她和丈夫陈立洲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寡妇村的日记》,也就是后来的电影《寡妇村》。
1987年,珠影厂给了王雁夫妇8000元的稿费,以此来完成电影《寡妇村》的拍摄。
可后来陈泉州与剧组人员产生了很大的矛盾,珠影厂就选择了另一位导演进行拍摄。
气急败坏的王雁夫妇,把珠影厂告上了法院,双方对簿公堂,但后来王雁夫妇败诉,而她也因此在影视圈销声匿迹了。
王雁不能演戏之后,从事过各种工作,服装设计、编剧等等工作她都做过。
奈何王雁幕后的工作,让她逐渐淡出了大众的事业,一个当红的影视明星,也就此陨落。
如今,她也已经65岁的高龄了,虽然早已淡出幕后多年,但她当年留下的精彩作品,依然值得我们回味。
祝福王雁老师身体 健康 。
林晓杰1962年出生在东北,她是珠影厂金花中为数不多去往国外发展的演员。
她从小身材高挑,一直对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林晓杰小时候看到舞台上的演员,总是充满了好奇心。
经过她自己的不断努力,林晓杰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进行专业的表演学习。
1984年,她大学毕业之后,被调到了珠影厂,从此开启了真正的演员之路。
林晓杰从进入珠影厂之后,出演了多部优秀作品,她凭借优秀的演技和高挑的身材,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86年,林晓杰凭借出演电影《乡民》,获得了金鸡奖更佳女主角提名的殊荣,虽然没有得奖,但林晓杰的演技得到了认可。
也就是在《乡民》的剧组中,她和同为珠影厂演员的陈锐走到了一起。
彼时的陈锐还没有名气,但林晓杰没有嫌弃他,两人度过甜蜜的恋爱之后,步入了婚礼的殿堂。
可后来两人因为工作的原因,生活中长期处于一种聚少离多的状态,两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吵架。
最终,两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离婚后的林晓杰虽然事业发展的一直很好,但当时国内兴起了一阵出国的热潮,她果断放下了国内的事业,选择了出国。
初到国外的林晓杰日子并不好过,她不仅要承受国内外的文化差异,还要接受从国内的明星到国外无名小卒的转变。
好在她经过多年的打拼,逐渐在国外站稳了脚跟。
2019年,林晓杰主演的电影《别告诉她》在美国上映,该片还获得了圣丹斯电影节的观众最喜爱影片奖项。
自从她出国发展之后,我们就很少再知道她的消息了。
如今林晓杰已经60岁了,希望她的生活健 健康 康,在国外发展的事业能够顺顺利利的,祝福林晓杰老师!
从八十年代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十个年头,而珠影厂的“金花”们的脸上也早已挂满了岁月的痕迹。
虽然现在的影视圈也在不断迭代更新,但是少了当年的那份质朴和真实。
现在她们各自的生活都大不相同,有人过得好,有人过得不如意,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祝福老一辈艺术家。
人生路上总是面临很多路口,无论选择哪一个,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祝福老艺术家们的身体健 健康 康,生活快快乐乐!
文| 数据线
编辑|阿喧
图源 *** ,侵删
张馨茹:嫁给歌王张帝,成了闺蜜的后妈,相差33岁的感情如胶似漆
14年了,拿钱大闹谢晋葬礼的刘晓庆,实现照顾他妻儿的承诺了吗?
不能喝瘾还大!从那英到曾志伟,借着酒劲干疯事,一个比一个离谱
请给出比南京艺术学院低一个档次的美术类学院
选择如下:
西南地区四川美术学院 前为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和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原为晋绥军区所属西北人民艺术学校二部,1949年7月迁西安,改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1950年初南下到重庆,改为西南人民艺术学院。成都艺术专科学校是在1938年创办的中华工艺社的基础上,于1939年成立的四川省工艺职业学校,后发展为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后改名为成都艺专。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成都艺专绘画科和实用美术科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合并,成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59年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向西南地区招生和分配,学制四年。“文化革命”期间一度暂停招生。1974年恢复办学,学制减为三年,1977年恢复四年学制,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美术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现设有绘画系(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三个专业),工艺美术系(包括装潢美术、染织美术、陶瓷美术、漆器美术四个专业),雕塑系和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另附设有印染、陶瓷、漆器三个实习室和雕塑工厂。以上各系所属专业,均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984年创办学报《当代美术家》。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50名,讲师60名。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五个;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获银质奖章四枚;在1987年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评奖会议上,获两个更佳奖,四个优秀奖。1953年院系调整后,历任院领导人有王颂成、沈福文、龙实、刘友柏、张叶枫、陈洪、叶毓山。现任院长罗中立。院址:四川省重庆市黄桷坪。邮政编码:630053。
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 前身是1950年由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改组的美工系,1952年经院系调整改为图画制图系,1958年改为图画科。1978年组建为美术系,设有油画、素描、中国画、美术设计、美术史论、公共美术等教研室。在教学上实行二二分段制,一二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三四年级开设专业选修课。该系现有教师77人。创办迄今毕业生已逾千人。1982年以来,面向全国及港澳地区招收美术教育硕士研究生,1989年开始招收中国绘画和书法的外国留学生。历任负责人有张宗禹、胡定宇、成联辉、锺定强,现任正副系主任为符易本、黄宗贤。校址:四川省重庆市北磅。邮政编码:630715。
自贡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 原为1972年创建的自贡师范学校美术专业班。1984年自贡师专成立后,开始招收美术专科生,隶属艺术系。1988年美术专业独立组建美术系,学制二年,旨在培养中学美术师资。创办迄今已有毕业生140余人。历任美术专业负责人有林晓、欧阳杰、王伦端。校址:四川省自贡市尚义号。邮政编码:643000。
乐山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 1986年创建,旨在为普及义务教育培养合格的初级中学美术教师。原学制三年,1987年改为二年。现有专职 *** 教师十余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3人。已毕业学生55人。历任系负责人邱位西、黄一平。校址:四川省乐山市西湖塘。邮政编码:614000。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 1987年3月创立,办学宗旨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为阿坝藏族自治州培养合格的中学艺术教育师资。1987年5月美术专业开始招生28人,1988年招生28人,学制二年。系主任郑永斌。校址:四川省汶川县。邮政编码:623000。
云南
云南艺术学院 前身为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科。1958年9月建院,设音乐、美术两系。1962年停办,两系复归昆明师院继续办学。1978年6月根据中央文化部和教育部批示恢复云南艺术学院。1980年8月,昆明师院艺术系师生回云南艺术学院组建音乐系和美术系。美术系现设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师范专业。本科学制四年,专科学制二年,教学采取两段制,前两年以专科方式教学,后两年以本科方式教学。师范专业实行两年专科制,视学生全面发展情况,择优录取三分之一毕业生,继续后两年本科学习。建院三十年间,美术系先后招生21届,本科生236人,专科生388人,其中有西南地区19个少数民族的学生144人。历任系主任有袁晓岑、张元真。校址:云南省昆明市西郊麻园101号,邮政编码:650101。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建筑系 1986年创建,旨在培养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专门人才。现设有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建筑管理、土地管理与测量三个专业;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美术、书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测量、房地产经营管理、建筑管理六个教研室;另设有建筑物理、测量、建筑摄影三个实验室,以及建筑设计研究所。现有在校生140人。教师3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11名。校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郊白龙寺。邮政编码:650000。
云南工学院建筑学系 云南工学院于1974年新建,1978年成立建筑工程系,1983年开设建筑学专业,1988年9月正式建系。旨在为云南省培养建筑学人才,并以地方性、民族性建筑研究作为教学、科研及建筑创作探索的重要特征之一。除下设各教研室外,附设云南民族建筑研究室及设计研究所。至1989年1月底,已毕业本科生52人,研究生17人,以及一些建筑学进修生。1981年起,开始进行云南地方民族建筑特别是民居的研究,编辑出版有《两江纳西民居》一书。建系以来,曾承担省内数十项建筑与规划设计任务。校址:云南省昆明市环城东路。邮政编码:650041。
昆明大学工艺美术专业 校址:云南省昆明市人民西路。邮政编码:650031。
大理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 1985年创建,旨在培养中学美术师资。学制三年,面向云南省滇西八个地区(州)招生,同时在省内招收代培生、自费生和进修生。教学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高年级分班开设中国画、版画、油画、工艺美术专业,到1989年6月,已有各专业毕业生29名。现有教师12人。系主任赵有恒。校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北郊。邮政编码:671000。
玉溪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 1985年创建,设音乐、美术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初中艺术师资。美术专业现设有色彩、素描、油画、版画、工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书法等课程。现有教师11人。至1989年底已毕业学生50人。校址: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山。邮政编码:653107。
文山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 1984年在原大专美术班的基础上创办美术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农村初中美术教师。课程设置有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工艺美术、专业理论和美术史等。学制二年。现有教师6人,其中副教授1名,讲师2名。现有在校生51名,来自云南省八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占百分之四十。创办以来已有毕业生83人。系主任张金龙。校址:云南省个旧市文山县。邮政编码:663000。
***
*** 大学艺术系 1985年7月创立。设有美术教研室和藏族美术教研室。教学的目的是为 *** 自治区培养中等学校美术教师。学制分三年大专、五年大专(招初中生)和四年本科。课程设置有素描、速写、水粉、水彩、唐卡画、油画、工笔重彩、工艺美术、实用美术、创作、实习等。现有教师11名。创办迄今已有毕业生30多名。美术教研室历任负责人有扎西次仁、 *** ,藏族美术教研室主任为丹巴绕旦。校址: *** 自治区 *** 市金珠东路5号。邮政编码:850000。
贵州
贵州师范大学艺术系 1950年创办,前身为贵阳师院艺术专修科,设音乐组、美术组。1956年停办,毕业美术专科生139人。1984年恢复办学,1985年开始招生,美术专业改学制四年本科。至1988年已招收四个年级学生98人。从1986年开始,每年都举办一次师生美术作品展览。现有美术专业教师26人。1987年成立校属贵州蜡染研究所。历任系负责人有潘名挥、朱石林、陈宁康、饶湘平。校址:贵州省贵阳市外环东路270号。邮政编码:550001。
贵州艺术专科学校 设有美术、工艺美术、师范美术、成人师范美术专业。校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道北段257号。邮政编码:550007。
贵阳师范专科学校美术专业 校址:贵州省贵阳市三桥马王庙。邮政编码:550008。
安顺师范专科学校美术专业 创办于1985年,办学宗旨为中学培养合格的美术教师。创立至今已有毕业生23人。现有专业教师6人。专业负责人何伊华。校址:贵州省安顺市娄家坡。邮政编码:561000。 黔东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 1982年创立,初为艺术科美术专业,1988年改建美术系。学制三年,旨在培养合格的中学美术教师。专业课设有素描、色彩、中国画、实用美术、书法、中外美术简史、艺术概论、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美术讲座、技法理论、中学美术教学法。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副教授1名,讲师8名,少数民族教师9名。现有在校生73人,百分之六十以上为少数民族学生校址:贵州省凯里市。邮政编码:556000。
广西
广西艺术学院 前身为1958年9月创建的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初设音乐、美术、戏剧三个系和中专舞蹈、音乐两个专业班。美术系设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四个专业,学制四年。1961年3月改建为广西艺术学院,撤销戏剧系。1964年,中专部增设美术班。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恢复办学,增设艺术师范系,开设音乐、美术课,学制二年;美术系增设工艺美术专业;美术、音乐两系改学制为三年;撤销附中部,增设舞蹈系、戏剧系。1977年,美术系,音乐系各专业,学制恢复四年;艺术师范系于1980年改学制为四年本科。学院现设有音乐系,美术系(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染织美术、装潢美术专业),以及附中部和民族艺术研究室。美术系于1980年开始招中国山水、花鸟画和油画专业研究生。全院现有专职教师253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38名,讲师102名。建校以来历任领导人有袁似瑶、岳平、满谦子、梅家荣、阳太阳、甘宗富、董启翔、陈烟桥、韦彩彬、林树鹏、于惠兰、陈良、黄独峰、龙明、黄海澄、谢民、刘宇一、毛彩宏、邵伟饶等。院址:广西省南宁市教育路7号。邮政编码:530022。
广西工艺美术学院 1983年5月创建,旨在为本地区少数民族培养中级工艺美术设计人材。现设装潢美术、陶瓷美术、服装设计、室内设计、日用工业品造型、工艺绘画、民族工艺美术七个专业。校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石路412号。邮政编码:545005。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专业 校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三里店。邮政编码:541004。
桂林地区教育学院美术科 1985年正式建立,旨在培养合格的初级中学美术教师,同时培训在职中小学美术教师和社会需求的实用美术人才。学制三年,专业课程设有中外美术史、基础技法理论、素描、色彩、中国绘画、工艺美术,另外开设选修课程。现有专业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3名。历任科主任竺士慧、王剑。校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信义路40号。邮政编码:541001。
钦州地区教育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钦州分院美术专业 1986年6月创办,旨在培养、培训初中美术教师。1987年举办两期培训班,培训初中美术教师70人。1988年开始正式面向南宁、玉林、百色、钦州地区、北海市和防城港区招生。教育学院专科班学制两年,分院专科班学制三年。现有教师12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2人。现任院长刘家纪;专业负责人陈干良。
华东地区
南京艺术学院 省属艺术类综合性高等学校,由江苏省教委主管,旨在为本省培养美术、音乐方面的人才。前身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山东大学艺术系于1952年合并组建的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原由文化部主管。1958年,下放江苏省领导,迁校南京市,1959年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设有美术、工艺美术、音乐三个系,本科生学制四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各修业二至三年,专修科学制二年,中专学制七年。拥有藏书21万余册、期刊500余种的图书馆。办有学报《艺苑》季刊。全院现有教职工46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和和其它高级专家72人,讲师和其它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73人。1952年以来,各系共毕业本科、专科生1800余人,研究生30余人,中专生460余人,培训进修生3000余人。美术系设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等五个本科专业,以及卫生美术一个专修科;美术史论、中国画、油画等学科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工艺美术系设有装潢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漆艺、染织设计等六个本科专业,以及服装美术、美术师范两个专修科;工艺美术理论、装潢美术、染织美术、装饰绘画等学科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另有美术史论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52年以来历任领导人有:刘海粟、臧云远、纵翰民、刘平、盛天任、杜铿之、冯嘉友、郭铁松、田树凡、马和顺、保彬等,现由沈行工主持院务。院址: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邮政编码:210013。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1922年由颜文梁、牛士杰、胡粹中等创办的私立美术学校。初设国画、西画两科,1933年增设高中艺术科,1934年增设实用美术科和实习工场。1937年迁校上海;1945年复迁苏州,并续办沪校,改学制为五年,设国画、西画两科,沁校增设研究科。出版有校刊《艺浪》。校长颜文梁。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于新建的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前身为1906年成立的两江师范图画手工科。1911年暂时停办,1914年复校,改称南京高等师范,1916年恢复图画手工科,1918年改称工艺专修科。1923年南京高师合并于东南大学,改称教育学院。1924年工艺专修科改为江苏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27年并入第四中大学教育学院,改称艺术教育专修科。1928年改为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1938年改为中大师范学院艺术专修科,1941年改为艺术系。1949年4月,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大艺术系分建为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和音乐系。1984年改今名。现设中国画、色彩画、装饰画、书法、美术史论、美术教育六个教研室和工艺、摄影两个教研组。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7人,讲师20人。1952年院系调整后迄今共培养毕业生1300余人。1980年以来先后招收和培养美术教育(中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画、书法)和美术史论专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编辑出版有《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大型画册《八十年代画集》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作品选集》。1918年以来,历任科系负责人有吴溉亭、李毅士、吕凤子、徐悲鸿等。1949年以来,历任系主任有黄显之、陈之佛、吕斯百、秦宣夫、 *** 华、范保文。1999年改为美术学院,院长为范扬。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邮政编码:210024。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建筑系 1985年8月创立。学制四年。旨在为国家培养建筑设计、科研和教学的高级建筑技术人才。现设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专业,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园林建筑、风景园林、美术五个教研室。学院另凤有建筑园林研究室。现有教师51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7名,讲师11名。在校生289人。历任系主任有张永骥、邵俊仪。校址:江苏省苏州寒山寺西江枫园。邮政编码:215008。
江苏农学院园艺系 1987年在园艺专业的基础上增设观赏园艺专业,旨在培养以观赏植物栽培和应用为主,兼事园林规划设计的高级科技人才。学制四年,课程设置有美术、园林制图、观赏树木学、花卉园艺学、园林建筑与工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美学、盆景学等。并建有专业实验室、温室、花圃、标本园等成套教学设施。现有专业人员12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农艺师1名。校址:江苏省扬州市西郊。邮政编码:225002。
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 学院前身为1903年创立的上海私立了蚕业学堂。1960年组建工艺美术系。设有染织设计、服装设计、纺织装潢设计、时装表演及时装设计四个专业。时装表演及时装设计专业为大专,其它专业为四年本科,另招收染织设计、服装设计硕士研究生。全系设有绘画基础、美术史论、染织设计、服装设计、装潢设计五个教研室,以及丝绸美术研究室、工艺美术资料室和服装中心。专业课设有素描、色彩画、中国画、摄影、雕塑、书法、图案、装饰色彩、时装画技法、纤维艺术、装修技术、图案原理、建筑概论、中国古代图案、染织纹样史、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美学、中国服装史、民俗学、艺术心理学、建筑史、中国丝绸史、织花图案设计、室内设计概论、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形体训练、舞蹈基础、化妆与美容、发型、时装表演编导、时装表演、服饰配件设计、纺织品配套设计等60余门课程。现有教授、副教授15人,讲师15人。历任系负责人周人俊、朱钰敏、贺野、邱光正、贡国松、陈国梁。校址:江苏省苏州市相门路14号。邮政编码:215005。
东南大学建筑系 前身为1927年创建中央大学建筑系,1948年改名南京大学,1952年改名南京工学院,1988年6月改名东南大学。现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古建筑维修与保护四个专业。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古建专业招专科生。教学设有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建筑物理、风景园林、美术七个教研室;造型、建筑物理、摄影、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四个实验室。现有教师68人,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26名、讲师17名。在校本科生58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73人。1949年前历任系主任刘福泰、虞炳烈、卢树森、鲍鼎、刘敦桢,1949年后历任系主任杨迁宝、刘敦桢,张致中、鲍家声。校址: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
无锡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系 1960年创建,原名轻工产品造型美术系,1984年改为现名。现有工业造型设计、装潢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附设设计培训中心、现代设计研究所。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13名,讲师、工程师9名。历任负责人有张超、仲谷人、张瑞平、朱正文、王一先、 玉瑞、张福昌、吴静芳、徐坚。校址:江苏省无锡市青山湾。
浙江
中国美术学院 前身为国立西湖艺术院,1928年蔡元培创建,设有国画、油画、图案、雕塑、建筑、音乐等学科,旨在培养高级美术人才。1930年改名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西迁,1938年在湖南沅陵与南迁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迁校昆明,1940年迁于重庆,音乐专业划归国立音乐院。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杭州、北平两校各返原地,杭校保留国立艺专校名。1950年改名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实用美术系并入中央美院,建筑专业并入上海同济大学。1954年增设版画系、附属中等美术学校。1958年始改今名,增设工艺美术系。1978年正式列入中央文化部直属艺术院校。现有中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工艺美术系、美术史论系、美术教育系、环境艺术系、附属中等美术专科学校。设有壁画工作室、壁挂艺术研究室、摄影艺术研究室、书法篆刻研究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电子计算机美术设计中心等研究机构。附设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定期出版学报《新美术》和《美术译丛》。还附设有南京官窑实验室、美术陈列馆、电化教育馆、潘天寿纪念馆等机构,并办有浙江美术学院艺术品进出口公司。现有教职工466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93名。几十年来为社会培养美术人才约4500人。近几年来,学校遵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社会需要,增设并调整专业和招生的比例,增加办学层次,形成了既有博士生、硕士生,又有五年制、四年制本科生,三年制、二年制专科生,干部专修科、进修生以及短训班的多层次培养人材的局面。1980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提倡按照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吸收中外古今艺术精华,深入社会生活,活跃艺术思想,发扬艺术个性,繁荣美术创作。1950年以前历任校长有林风眠、滕固、吕凤子、陈之佛、潘天寿、高培明、汪日章。1950年以来历任院长为刘开渠、潘天寿、高培明、莫朴、肖峰;历任副院长为倪贻德、江丰、莫朴、颜文梁、黎冰鸿、陈陇、王秉生、周一华、赵宗藻、王德威、宋忠元、高而颐。现任院长潘公凯。院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号。邮政编码:310002。
浙江丝绸工学院服装系 前身为1979年创建的美术与品种设计专业,后改为服装设计专业,1985年建系。办学宗旨:根据国情和四化建设需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坚持艺术与技术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美化人民生活,提高民族的服装文化素质,培养新型高级设计人员。现设有服装设计专业、纺织品装饰设计专业。创办迄今,已培养本科生119名、专科生94名。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培训班学员393名。历任系主任有袁观洛、严洁英。校址:浙江省杭州市文化一路88号。邮政编码:310033。
浙江大学建筑系 前身为1959年创办的浙江大学建筑工程系建筑学专业,1963年停办,1978年恢复办学并招收本科生,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4月改今名。以培养多层次的从事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现设建筑学专业,本科学制五年,硕士研究生学制三上。设有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室、城市规划与理论研究室、建筑环境物理研究室;建筑技术教研室、美术教研室;建筑环境物理实验室、视觉模型实验室。现有教师44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2名。创只以来,共培养11届本科生253名,6届研究生13名。全系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4篇,专著13种,教材4种;师生独立或合作完成较大工程项目六个,其中宁波大学总体规划及教学主楼设计,获全国竞赛一等奖。历任系负责人有吴中伟、蒋协中、杜铭愚、王德汉、丁承朴、沈济黄。校址:浙江省杭州市玉古路20号。邮政编码:310027。
杭州工艺美术学校 1960年9月2日创办。初设石雕、木雕、竹编、刺绣和设计五个专业。旨在培养既有文化、又有技术,既能从事工艺美术生产 *** 、又能从事工艺美术创作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学制四年。1969年至1982年曾一度停办。1983年恢复招生,现设织绣、装潢、服装、造型四个专业。建校以来共招收五届学生283人,已毕业216人。现有教师29人,其中专业教师19人,文化教师10人。历任校长有赵子文、顾平立、孙国治、陈子秋。校址:浙江省杭州市青春门外直街南肖埠。
江西
景德镇陶瓷学院 1958年10月创立。前身可追溯到中国陶业学堂,后经江西省立甲等学校、九江窑业学校、景德镇陶瓷专科学校几工变革,于1958年由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江西省工业技术学校陶瓷专业班、景德镇陶瓷工人技术学校合并组建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初建陶瓷工程、陶瓷美术两个系,分设日用陶瓷制造、陶瓷美术设计、陶瓷雕塑三个专业,附设中专部。1968年至1975年一度停办。1976年复校。现有陶瓷工程系,下设硅酸盐工程、热能工程、原料矿物工程三个专业、陶瓷机械系,下设机械设计制造、机械工程及设备两个专业;陶瓷美术系,下设美术设计、陶瓷美术雕塑、工业造型设计三个专业;企业管理系,下设工业管理工程专业。1985年开始招收陶瓷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生1300余人;教职工6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2名,讲师99名。至1988年7月,已有毕业生34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名,本科生2300余名,大专生90余名,中专生陶瓷工程班650余名、陶瓷美术班400余名。全院设有教学实验室、专业研究室、美术 *** 室、电教室等30余个,以及陶瓷实习工厂、陶瓷机械厂、美术试验厂、科研开发中心、美术创作中心等,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实践场所。编辑出版有《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历任负责人有赵渊、王玉斌、胡怀陵、侯宗林、陈克光、王文选、黄球古、陆文遂等。校址:江西省景德镇市东郊新厂。邮政编码:333001。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 前身为创立于1951年的南昌大学艺术科美术专业,1958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1983年改为江西师大美术系。以培养中等美术教育师资为宗旨。现设有素描、色彩画、中国画、工艺美术、版画、美术理论6个教研室,专业教师26人,其中副教授7名,讲师12名。学制本科四年,专科二年。创办以来共培养本专科生422人,进修生411人。1989年计划招收文艺学研究生。历任负责人有刘天浪、康庄、王良栋、何湘文、宋志皓、李水根、向天野、杜玉华、丁成杰、陈松茂等。校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邮政编码:330027。
赣南师范学院艺术系 创办于1960年9月,原为师专,设音乐、美术两个专业,旨在为中等学校培养合格的艺术教育师资。1961年5月停办,学生转入中文专业就读。1971年美术专业恢复招生。1984年成立赣南师范学院,正式组建艺术系。创办以来,美术专业为本地区培养了中等学校美术教师230余人。现有美术专业教师9名,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4名。历任负责人有黄兴钰、萧良添、游敬曾、王鹏飞,陶涛。校址:江西省赣州市。邮政编码:341000。
山东
山东艺术学院 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山东艺术专科学校,由山东师范学院艺术专修兴山东省群众文化艺术干部学校合并组成。初设音乐、美术、戏剧、艺术师范四个专修科,附设中专舞蹈专业和电影训练班。1964年7月改为中专,更名山东省艺术学校,设音乐、美术、戏剧三科。“文革”期间与山东省戏曲学校合并,成立山东省“五七”艺术学校。1979年3月改建为山东艺术学院,旨在为本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艺术专门人才,以及中等学校艺术师资。现设有音乐、美术、戏剧、艺术师范、美术设计五个系。美术系设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专业;美术设计系设商业美术、环境艺术专业。另建有艺术研究所,分设民间美术研究室、现代艺术研究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的师资队伍
英语文学研究所 高奋 郭国良 陈敏 陈艳华 丁光 方凡 符亦文 何辉斌 洪峥 姜剑 姜希颖 卢燕飞 马晓俐 沈弘 隋红升 孙艳萍 谭惠娟 虞建辉 张丽娟 苏忱 语言学研究所 马博森 施晓伟 洪钢 何文忠 乐 明 李德高 李俊敏 庞继贤 徐春英 张建理 张建民 赵宏琴 郑惠卿 许晓娟 话语与多元文化研究所 施旭 安文英 沈永年 陈伟英 杨清 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何莲珍 闻人行 朱晔 鲍 泓 史占泓 柴小平 宋云舟 陈颖 汪洁 丁展平 汪运起 方富民 王海虹 傅莹 王倩 黄小扬 王元春 蒋景阳 肖忠华 金哲凡 熊海虹 景敏言 徐慧芳 瞿云华 *** 李航 杨敏 梁斌 张璐 林晓 张兴刚 马 群 章红新 马以容 周颂波 刘海涛 翻译学研究所 陈刚 徐雪英 陈鸿章 方小燕 高睿 金明 厉绍雄 梁君英 刘晓杰 刘慧梅 卢巧丹 沈长先 孙喆 王之光 吴小英 俞建青 郑瑞 郑达华 朱晓宇 黄天海 姚暨荣 白锡嘉 跨文化交际研究所 吴宗杰 傅政 蔡志良 陈玮 程晓玲 丁薇 段洁琼 胡小平 胡欣裕 李淑敏 马 瑾 寿似琛 王 霞 王海燕 吴丽萍 吴越民 徐沁 许力生 薛莉娅 杨建平 张珏 郑 猛 郑尧丽 外语教学研究所 盛跃东 周星 黄建滨 焦华红 沈天瑛 斯隽 田敏捷 王小潞 徐莹 徐知媛 姚茉莉 应爱娜 张昀 外语教学传媒研究所 陆建平 陈伶俐 潘珣祎 沈旭华 吴晓岚 袁靖 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所 马安东 谢志宇 阿莉塔 刘瑞芝 潘 洵 盛维丹 王 鸣 王楚楚 王晓范 张宏斌 张惠芳 张向荣 法语地区人文科学研究所 孟筱敏 潘博 史烨婷 吴永琴 谢秀娟 张淑宁 俄罗斯斯语言文化研究所 王仰正 陈新宇 梁秀娟 刘淑华 王永 周露 薛冉冉 德国学研究所 范捷平 陆伸 李媛 杜幸之 韩燕 庞抒 邵勇 沈国琴 杨曦红 叶小曼 周何法 朱更生 李张林 冯黛绿 马可 党政、图资、实验 胡松法 王玲玲 狄森亭 丁柳杨 杜洋 谢黎诚 储荣安 李铭 姚娅萍 杨丽秋 王家兰 卢玲伟 黄拥军 高晓洁 吴昶 李士燹 徐斌 吴晓博 马卫娟 傅利琴 孙海燕 盖君芳 张岳 陆润华 施海燕 杨青青 祝秀香 徐永杰 沈晓华 何小娇
评论已关闭!